资讯
本馆概况
本馆新闻
机构职能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建
章程与规划
展览
正在热展
虚拟展览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流动云展
临时展览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藏品相关制度规定
教育
社会科普教育活动
科普大讲堂
科普教育基地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服务
参观指南及路线
门票预约
文创
馆长信箱
志愿者
博物馆之友
观众调查和留言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论文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本馆新闻

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加强研究和教育 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工作纪实

2024-05-18 浏览量: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2024518日,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全省少有获此殊荣的博物馆。作为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以科学研究为抓手,以社会教育为目标,积极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打造重点科研基地,深入挖掘文物价值

科学研究是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科研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是做好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的基础。甘肃临夏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快速隆升过程中古生物、古气候、古环境持续性演化的最佳区位之一。327日,临夏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加强临夏盆地相关问题研究,做好馆藏资源的本体研究和价值阐释,是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重要职责。

为提升博物馆科研能力和水平,博物馆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合作,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此打造博物馆自己的重点科研基地。通过工作站研究团队,协同整理已有化石资料,进行大数据录入与文献调研;考察多条新生代剖面,寻找适合开展地层学工作和化石采集工作的沉积剖面。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化石材料与地层和古地磁年代学结合,建立临夏盆地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框架考。另外,通过在实验室现场指导、基于新发掘的材料在形态学上对前人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建立了临夏盆地新近纪哺乳动物的组合模式;同时,应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临夏盆地的古生态和古环境进行研究。

   工作站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古生物、古环境与和政古生物化石等学术研讨会,发布了“世界上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的聚集地”“世界上最早的稀树草原群落”“世界上熊类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世界上最早的拟声鸟类和政盘绕雉”“世界上保存最久远的蛋白质”五项世界之最。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型工作,开发科学传播的不同路径,让临夏盆地的化石宝藏在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文创产业、青少年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组织博物馆相关人员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地学习科技考古。同时,由工作站专家指导带领博物馆的科研人员进行野外发掘工作,对临夏盆地的新近纪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进行广泛调研,并选定特定剖面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哺乳动物化石的系统发掘。同时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甘肃省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项目,这些实践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科研能力,为博物馆培养了一支科研团队。


mmexportf11c1b12f42de94db517526fa57cd5f6_1716015.jpeg


做好科普工作,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作用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核心点,充分发挥着博物馆科普教育的职能。多年来,博物馆着力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强化培训,深入地开展地质科普知识的传播、引领和普及工作。为充分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博物馆专门打造了 500 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了互动区、课堂区、体验区,运用智能电子设备等科技手段,让青少年在博物馆里感受“学中玩、玩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依托陈列展览和活动中心,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与周边学校进行“馆校共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开设“化石科普课堂”,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专题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此引导观众更新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形成和谐友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夜游博物馆”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开展“博物馆文化基层行”,把展览送往周边群众及学生身边。利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国际化石日等地质类纪念日,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科普宣传工作。开展化石文化“六进”活动。在长期的科普教育实践工作中结合自身资源,以“走出去”的方式为广大公众服务,坚持不懈开展地质知识“六进”活动,深入校园、军营、社区、企业、景区、养老院等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现场讲解、互动交流等方式,科普地球历史化石知识,提高保护地质遗迹、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同时让公众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覆盖面。精心组织研学活动。通过研学活动,进一步拓展教育方式,拓宽服务人群,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要作用,真正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服务广大青少年 ,激发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博物馆结合馆藏资源和科研优势,馆校联合推出了“小小古生物家训练营”活动,为学生们带去不同意义的“校外课”;在和政县各校园招募对古生物化石感兴趣的“小小爱好者”,推出“小小古生物家训练营”,通过参观展览、讲解授课、体验感受等环节,带领他们了解地球地质历史变迁、物种演化等科学知识,促使他们化兴趣为学习的动力,为科普化石知识,保护化石做好了基础工作。同时,博物馆以“请进来”的方式,为残疾人、留守老人儿童、贫困家庭青少年开展公益研学活动,为他们奉上属于博物馆的温暖。

MVIMG_20240509_142158.jpg

mmexport1715224741660.jpg

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谱新篇。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将秉承国家一级馆的标准,不断加强场馆建设、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等各项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彰显博物馆的力量,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

mmexport1715999932754.jpg

博物馆VR全景